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如何变中争先、变中升级、变中发展

“十四五”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变”字,青岛面临的时代背景、发展环境、历史方位都不一样,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放眼中国,“十四五”时期恰逢“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我国将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青岛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目前,新旧动能转换进入关键期,青岛市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但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不强,传统产业比重较高,新兴产业发展不快;工业化城镇化处于提升期,青岛市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处于中后期,深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空间依然广阔,制造业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城镇化进入以建设青岛都市圈、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新阶段。

此次“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指标体系与以前的五年规划有所不同。对应的是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发展格局之变。青岛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在变中争先、变中升级、变中发展。

“四链合一”打造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十四五”时期,青岛将主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全力建设创业城市和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持续高水平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未来青岛将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以体制创新统筹青岛蓝谷和古镇口融合区发展,打造国家海洋科学城,引领建设胶东滨海科创大走廊,带动胶东经济圈共建区域创新体系。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为引领构建实验室体系,推进一批大科学装置和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并形成集群效应。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融通发展,聚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空天海洋、信息科学等领域,集中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要逐步提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型企业梯队,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梯次培育更多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

人才链方面,将向一切人才敞开大门,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青岛菁英”人才工程。比如,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外国人居留制度,精准招引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未来之星”培养工程、在青高校“蓄水池”计划、企业家“星火”接力计划、工程师梯队建设计划、“岛城工匠”培育计划等,多层次培养青年人才。完善人才生活“关键小事”服务机制,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系统性优化聚才环境,建设人才荟萃的青春之岛。

除此之外,鼓励高校建设独立法人的技术转移转化基地。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赋予科技创新、编制使用、职称评定等更大自主权。扩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

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发挥龙头作用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的重要载体,是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十四五”时期,青岛将抓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重大机遇,发挥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提升综合服务能级,协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共建胶东经济圈,打造世界知名的青岛都市圈,引领形成“一群两心三圈”发展格局,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强化济青两大中心城市联动,唱响济青“双城记”,要突出“四个共建”,即共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枢纽,引领山东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共建新时代改革开放高地,协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建设;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最强引擎,打造济青科创制造大走廊,构建以十强产业为主体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共建现代化城市群典范。

青岛面向日韩、辐射沿黄,联通欧亚大陆,是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重要门户,具备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资源禀赋。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建设青岛等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十四五”期间,青岛将重点提升国际海空枢纽功能、建设“四网五向”铁路交通网、完善“五纵五横六连”高速公路网、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市政路网体系等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青岛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引领作用,打造胶东经济圈,推动与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强核聚群、抱团发展,打造胶东国际朋友圈、高效交通圈、绿色生态圈、互补产业圈、幸福生活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创新中心、面向日韩的开放门户和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推进青岛、潍坊、日照和烟台的海阳、莱阳等率先同城化发展,推进青岛中心城区与海阳、日照、高密等周边地区市域(郊)铁路通达,规划建设青岛—潍坊临空临港协作区、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现代化青岛都市圈。

以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全球城市、中心城市和海洋专精城市的综合体,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青岛的战略目标。面向2035年,青岛将加快推进海洋攻势,抢占海洋战略制高点,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

“十四五”期间,将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以国字号海洋创新平台为依托,加强海洋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组建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作用,建设海上综合试验场,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

青岛将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发展服务于航运贸易的专业化融资、保险、结算业务。

未来还将以产业升级、应用研究为突破,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发展高地,形成现代化海洋产业集群和体系,打造国际邮轮母港,培育和引进各类海洋企业总部和功能性总部,打造国内一流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基地、优势突出的海洋生物产业集群。

统筹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和青岛蓝谷等陆海资源,建设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构建深远海协同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并以合作共赢为目标,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参与国际海洋法律、规制、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成立东亚海洋合作组织,将海洋元素更多融入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塑造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海洋文明,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先行示范区。

聚焦四个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产业地理重塑、组织方式变革、优势领域突破、新兴产业培育四个方向系统谋划部署。

从产业地理重塑方面来看,将围绕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构建三大产业组团和三大总部片区,承载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布局,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组织方式变革方面,将以发展工业互联网为核心抓手,加快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支持卡奥斯建设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国内知名的垂直行业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企业全面开放产业场景,持续开放城市应用场景,促进企业、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集聚。到2025年,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40个以上行业领域,集聚服务全球10亿用户和1000万家生态资源方。

优势领域突破方面,将围绕重点支柱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高核心竞争力。聚焦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高端化工等五大领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优势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3000亿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全面推进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聚焦新兴产业培育,着眼长远谋划布局支撑未来发展的新兴未来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航空航天等七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线上服务、新金融服务4大领域18类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前瞻布局生命健康、量子信息、极地深海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眼下的青岛,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叠加的利好,进入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等重大平台为青岛汇聚全球要素资源、集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协同提升、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为青岛发挥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协同烟潍威日共同构筑中日韩深度合作“胶东渠道”,为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持续赋能,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作者:李刚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来源:首席汇微信公众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