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企业迈向全球化  上合机遇在青岛

跌宕起伏的2020年即将接近尾声,全球百年未遇的大变局却仍未止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个新命题。目前,全球各大国际化城市以及国内一线城市,在争夺优质要素上,所有人都不遗余力。

2020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的举行,以及“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的挂牌启用,将推向青岛再一次站上科技引领创新的制高点。

12月5日,《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支持青岛打造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加快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扩大提升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平台国际影响力等。

这是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青岛将借此迈向世界的舞台中央。

青岛这座建置百年的老城,在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也一再表明,它顽强、灵活,有能力自我更新、自我创造。

同样,对于占青岛市最小土地面积,却贡献了全市10%的GDP的市南区来说,过去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的平台搭建,在为青岛市提供新机遇同时,也将是市南区经济发展再创新高度的一把“利器”。

产业和人塑造了城市的气质。

在不断超越的快车道上,山海青岛,正一路向前。

“后峰会时代”遇见新动能

“自成立后的19年来,正值芳华的上海合作组织走出了一条新型的国际关系之路。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国际区域合作组织。”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赵静表示,近年来,成员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积极开展务实的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在“峰会效应”的持续滋养下,青岛扩大开放,与上合国家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不断升温,城市发展注入“上合”动能。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的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的支点,青岛拥有上合经贸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诸多开放的平台,并承担着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国之重任。在新发展格局中,面临着开放发展的重大机遇。赵静认为,“此次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落地青岛,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拓展合作渠道,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技术转移,以上下游链条合作的生态,支持科学家、科研机构、产业界之间增进交流,积极推动国际技术转移,共同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走进来”和“走出去”的携手

2020年,中国提出双循环经济模式,一方面发展内循环,扩大内需,加快培育内需体系。另一方面,继续发展外循环,开展开放及全球化合作,引领更多中国企业拓宽全球化视野。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的落户不仅是服务上合国家,而是将其变成一个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国际科学成果转化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也可以为青岛市科学技术发展、创新引领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中挪未来创新科技平台、北欧(青岛)跨境产业创新合作中心已分别与市南区人民政府签约。据中挪未来创新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清玮介绍,“依托青岛市市南区政府开放、积极拓展海洋产业的‘双招双引’工作,以及挪威企业协会成员企业的产业资源优势,中挪未来创新科技平台将运用挪威海工、造船、养殖业的世界领先优势,连接挪威500家企业与国内企业对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市南区高端海洋产业,促进挪威银行及金融资本基金服务实体经济合作落户市南,促进中挪特色旅游、酒店服务合作;助力打造青岛国际海洋城市,推动青岛市和卑尔根城市乃至中国和挪威之间的友好合作。”

市南区政府与挪威企业协会、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签署“政企研”战略合作协议力促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建设。中挪未来创新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促成的挪威企业协会和青岛市市南区政府及中科院海洋所形成“政企研”战略合作,将通过科技创新,引进整合挪威及北欧海洋高科技资源,建立跨境海洋产业加速器项目,打造国家级跨境产业加速器,建立共享的创新项目资源库。王清玮表示,“未来我们将引进多家挪威及北欧成熟和高端企业或项目落户市南区,推进创新技术、高端人才、域外资本对接与交流,并协助中国企业到挪威参与公路、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挪威企业协会也将定期组织挪威及北欧创新论坛、主题路演等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充分利用北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助推青岛市市南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这个平台搭建中国青岛和挪威的科技合作,将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到挪威去,同时也把挪威的先进技术吸引到中国来。”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总工程师刁新源认为,“关于我们的科研成果如何迈出国门的问题,首先是要适应当地的市场需求,作为科技成果的供给方,或者是作为科技政策的咨询方,在挪威企业的科研成果落地中国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提供一些支持。”

“目前,我们正在接洽一个比较新型的养殖项目,这个项目是挪威的新型三文鱼养殖技术,是一个蛋形的养殖器,这个养殖器可以说是在挪威传统的三文鱼养殖模式上有一个升级的改造,它对环境更友好,更能够保证三文鱼养殖的健康。这个项目我们正在进行评估当中,希望找到有意向的合作企业,把这个项目落地。” 刁新源表示,“我们国家在海洋科技领域还是有强劲实力的,挪威也是一个传统的海洋强国,他们同样也在海洋科技领域有很强的科研实力,但是我们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有点不一样。比如挪威传统比较强的就是它的渔业养殖,像三文鱼养殖技术,这是比较强势的一个产业方向。对中国来讲,我们的近海养殖技术是我们有优势的地方。如何把挪威深远海的养殖技术和中国近海的养殖技术去做一个更好的融合,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北欧(青岛)跨境产业创新合作中心的设立,通过布局北欧创新高地,推进两地创新对话,吸引国外优秀科技人才,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支撑传统产业优化,以创新引领带动区域产业变革升级,为区域经济增长打造新的引擎。”北欧(青岛)跨境产业创新合作中心负责人任世琴表示,“北欧(青岛)跨境产业创新合作中心的建设可以发挥北欧创新产业平台在北欧创新产业国际合作与转移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与青岛市企业跨境合作及贸易的往来,搭建北欧创新产业与青岛市企业常态化、平台化对接合作机制,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促进青岛市企业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及国际化产业链的建设。”

由于北欧地区强大的创新力和完善的创新生态,中国地区与北欧地区有着非常好的优势互补性。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具有很强的创新力,技术储备,但是自身市场过小,而中国地区市场庞大,但是技术储备和创新力不足。

正因如此,两地的合作与交流开启了新的端口。由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两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从中国与瑞典的经贸合作数字看,1-9月,中瑞双边贸易额为132.9亿美元,同比下降1%,其中我国对瑞典的出口为62.5亿美元,同比下降5%,中国自瑞典的进口实现70.4亿美元,逆势增长2.8%。从这一数据不难看出,瑞典产品在中国市场还是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过去五年,北欧跨境创新产业合作平台搭建了北欧与中国的桥梁,帮助北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及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中国不少企业分别与北欧企业达成了合作,共同开发两地市场,充分发挥北欧企业在技术和创新上的优势,以及中国企业在生产,供应链以及市场的优势,通过合作使得双方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科技力量带动区域增长

科学技术及创新力发展是青岛市南区在前进道路上的基石。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之所以落户市南区,也是源于市南区的科技创新力和营商环境的优越性。前不久,全国唯一科学仪器细分领域特色产业园区就落户在市南。

青岛科学仪器产业园项目的引进,是市南区贯彻落实《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强化科技引领加快推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市南区将围绕“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十个方面,设立支持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在新经济发展、市场主体培育、平台载体建设、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以最优的服务、最优的环境、最优的政策,为在市南区创业发展提供广阔平台。

青岛科学仪器产业园以建设国家级特色产业园区,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学仪器科研、检测、产业和应用基地为目标,引进产业高端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制定一系列行业标准,集聚一批可规模化、可产业化的高端科学仪器科研团队、创新研发型企业,建设我国最高端的科学仪器产业示范基地,力争5年内培育至少2家上市公司,实现利税3.45亿元,园区年产值达到150亿元。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李倚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