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未来学校是师生眼里的童话和诗

“未来有多远?未来是每一个当下的累积,跨越每秒每分,就走到了未来!未来的学校什么样?学校啊,那该是学生、老师眼里的童话、心底的诗,手边可触可感、想要去亲近的每个细节……”

这是麦岛小学“智慧校园”形象宣传片 《回答·2019》所呈现的片头语。从1919年的大麦岛公学堂,到今天的麦岛小学,跨越的百年时光,让这所学校更懂得时间给教育的馈赠,也更懂得在技术的更新迭代中,教育的情趣与温度如何与科技叠加相融,产生更美妙的化学反应。

麦岛小学校长杨屹认为,麦岛小学是一所“百年新校”,一代又一代教育者的砥砺奋斗,成就了学校发展的基础,而新校落成后全新的理念植入和技术赋能,给了学校“弯道超车”、敢立教育潮头的信心和勇气。在近年的教育实践中,麦岛小学依托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立足学校现实基础,努力构建智慧校园,所有实践和思考的基点,都源自对“智慧校园”的再思考和再定义。

杨屹说,构建智慧校园,技术赋能是关键,但是当教育者从技术认知层面过渡到技术应用层面时,问题来了。“其一,新技术很‘贵’,我们对新技术的接受、使用成本很高;其二,追着新技术、新平台的脚步,不断地改变、调整技术使用的习惯,老师们很‘累’。贵,意味着有可能无力接受;累,意味着有可能接受受阻。”她说,问题在前,“选择”就成了关键。麦岛小学对待新技术的原则是:适用、易用、兼容性好最重要。以教学需求为出发点的理性选择,帮助麦岛小学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新技术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在常规课堂里的普及应用。老师们从“踟蹰不前”到主动接受、积极应用,正是对学校前期选择的肯定。

杨屹认为,在技术的选择层面,智慧校园对教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见识得越多,选择余地越大。技术、平台可能会有壁垒、有限定,但教育者选择和应用技术的心态不能“设限”。二是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跳出教育看教育,让跨界选择、跨界融合成为可能。

“与其说我们在构建智慧校园,我更愿意把这定义为我们立足于当下的教育现实,尝试展开的对未来教育的建构和思考。”杨屹谈到,“其实,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对智慧校园的探索就永无止境。它除了要求我们的教育有技术、有理念、有方法,还要求我们有思想、有品位、有温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