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改革创新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第六届青岛市教育改革成果巡礼 围绕青岛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链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市技师学院建立“嵌入式”产教融合新机制




■市技师学院学生们在轨道交通企业实习。



■市技师学院毕业生成为青岛地铁运营公司职工。

在12月13日落幕的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青岛市技师学院两名学生选手获轨道车辆技术项目优胜奖。本届大赛共设置86个比赛项目,其中世赛选拔项目63个,国赛精选项目23个,共有来自全国36个代表团的2557名选手参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大赛。

两名选手能够拿到国家级大赛奖项,源于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美契合市场。近年来,青岛市技师学院围绕青岛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链建设,突破教育链和产业链壁垒,建立“嵌入式”产教融合新机制,为主导产业培养了大量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进入全市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占铁路装备青岛核心企业职业技能提升和国际焊接培训90%以上市场份额,核心企业一线员工50%以上系该学院培养。

设特色学院,为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动车组培养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提高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相关政策的出台,产教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合作领域达到了一定深度和广度,但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以我市轨道交通产业产教融合为例,相对于我市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的战略部署,产教融合发挥支撑作用明显滞后,表现在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滞后于产业发展。我市目前还没有专门轨道交通学校,职业院校也很少专门设置轨道交通专业,教育供给与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产教融合处于自发性浅层次阶段,在面向新经济发展需要、推动教育与经济转型协调发展上自觉行动不够。

市技师学院围绕青岛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链建设,充分发挥技工教育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精准对接,前瞻部署,搭建融合平台,创新合作模式,推出6项举措,建立“嵌入式”产教融合新机制,从而突破教育链和产业链壁垒,激发紧缺急需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效应,积极补齐主导产业技能人才短板。

青岛地铁运营公司许多技术骨干毕业于市技师学院。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迅猛发展,国家对轨道交通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不断增大。市技师学院率先在全市职业院校专门设立两个二级学院——轨道交通学院与中车车辆学院,目前在校生规模在4000人以上。学院开启“嵌入式”产教融合精准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动车组两个轨道交通产业主要发展方向,双轮并驱,发力建设青岛市乃至山东地区最先进的轨道交通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轨道交通学院为例,学院已累计为青岛地铁产业链输送高技能人才2000余名,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青岛地铁订单委培班已成为岛城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面旗帜。

校企双主体联动融合发展,让人才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

为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956”产业体系,市技师学院陆续开设城轨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城轨交通运输与管理、变配电运行与维护等专业,形成“以轨道交通为引领、智能制造为骨干、信息技术为支撑、现代服务为补充”的特色专业集群。目前学院招生的33个专业中,涉及轨道交通产业链的达到17个,覆盖轨道交通产业链的中端和末端,实现轨道交通产业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要素初步融合,部分专业成为山东省特色技工院校名牌专业和每年全市职业教育招生的“王牌专业”。

实操实训是练就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市技师学院申请建设了1.2万平方米的青岛轨道交通公共实训基地,整体接收了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技师学院,启动了青岛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申报工作,相关工作被列入青岛《关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全市“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作战方案,进一步夯实了融合的基础。学院联合中国中车、青岛地铁等龙头企业,校内外联动建成3大特色实训培训基地。其中,针对高速动车组市场,联建中车四方培训基地,主要进行中车集团高技能人才和优秀班组长集中培训;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联建青岛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主要进行青岛地铁及配套企业学生实训、职业资格鉴定、赛事承办等任务;针对“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联建国际焊工联合培训基地,主要进行中车以及相关配套企业国际(欧标)焊工培训。

市技师学院联合34家轨道交通企业成立青岛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技工教育集团,与中车系青岛4家核心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推动校企双主体联动融合发展。校企通过共同招生招工、共商专业规划等形成“双轨联控、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全员、全过程、全领域的定量、定制、定时靶向服务,带动近200名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提炼总结出“一期一师制”等11种培训模式。不仅如此,这种联动还推动中国中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鉴定)进入“校企合作、双元实施”模式,成为全国第二家自主认定企业,受到中车集团肯定和嘉奖,形成《中车一线生产难题解决攻略》、动车组电气控制元件等一批转化成果,投入企业使用,促进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

打出品牌,三分之一毕业生进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

青岛市技师学院“嵌入式”产教融合通过“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发展共赢”,校企互融互通,同频共振,初步实现了“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四链贯通,带来了显著的办学效益。

目前,市技师学院在全国技工院校中在校生规模最大,毕业生三分之一进入全市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占据铁路装备青岛核心企业职业技能提升和国际焊接培训90%以上市场份额,核心企业一线员工50%以上来自该学院培养,大量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职业稳定率和企业满意率保持在96%以上。

“嵌入式”产教融合机制也成为产教融合的典型经验。学院首届地铁班被市领导誉为“校企合作的新示范”,该经验被青岛市委政策研究室采用,《“双轨联控、工学一体”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列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产教融合发展经验在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类院校专业群建设研讨会、青岛地铁委培管理交流会等多个行业会议和论坛上进行经验交流和典型发言。青岛市石化高级技工学校等院校也将市技师学院培训模式吸纳到学校培训工作中。

轨道交通产业产教融合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学院其他专业,聚焦青岛主导产业,实现产教融合服务社会路径的新突破。目前学院每个专业都有2个以上行业龙头合作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技术等产业链,形成智能制造等6大产业集群实训基地,市总工会、市人社局依托学院建设了“青岛工匠学院”。 (郭菁荔)

专家点评

创造出富有特色的

“青岛模式”

产教融合是技工教育的内在需求和必由之路,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在办学实践中,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匹配,真正做到产教融合不容易。青岛市技师学院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成功破解了人才供需“两张皮”的难题,在产教融合领域趟出了一条高质量、有成效、可复制的发展新路子。

该校能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精准对接青岛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链,前瞻部署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院系专业,主动联合区域龙头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轨联控、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嵌入式”融合机制真正做到了专业链与产业链、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的联动发展,也充分显现出技工教育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正由“破冰期”迈入“深水期”,成为引领新时代教育、人才、产业、经济变革的战略方向。希望也相信该校会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从需求侧、供给侧双向着力,提升产教协同创新的发展力和贡献力,在技工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中,创造出富有特色的“青岛模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二级巡视员 刘新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