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深度聚焦|手造产业,为何成为青岛文化产业新顶流?

《若干措施》全产业链覆盖式“扶持”   4大方面15条措施“真金白银”力度大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打造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是加强宣传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把握中华文脉之源头,今年以来,青岛市倾力打造“山东手造 青岛有礼”文化品牌,大力推动手造规模化、产业化,以文化“改革”之魄力当显顶流成效。

培育品牌手造企业、开展非遗工坊认定、鼓励对外出口交流、建设非遗展馆……记者采访中最新获悉,结合新形势,推动青岛手造产业发展,助力艺术城市建设,根据省委宣传部关于“山东手造”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青岛实际,市委深改委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日前印发了《青岛市扶持手造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由点及面,主线鲜明,贯之近年来青岛文创行业政策创新之顶流成效。

细观内文,则具体涉及培育手造特色优势产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设手造展示展销平台载体、强化手造产业发展基础支撑等4大方面提出15条措施,包括完善产品项目库、加强手造产品研发、打造知名特色街区、建设展示中心、开展技能培训、加强宣传推介等。作为青岛市近年来文化发展领域的一大创新亮点,这一全产业链覆盖“支援式”的扶持措施,“真金白银”诚意足,为冬末的青岛文创丛林腾升一抹希冀,引起了业内积极反响与好评。

顶流主攻:八大手造产业初具规模产值上百亿元

“将手造工程列为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重点任务,纳入艺术城市建设、宣传文化攻坚行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大盘子一体谋划、一并落实。”据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文改专项小组发挥坚实的平台力量,定期研究堵点难点,实行顶格协调、顶格推进。高度统筹,以顶流之力组建艺术城市建设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推进手造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市委宣传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将要求细化为八项具体任务,建立清单化台账,各区市均作出针对性部署,形成“主音调引领、多音部联动”的工作格局。通过强化政策引导,目前已出台的全市性扶持政策,将更多手造项目纳入文化发展扶持范围。

实现市场规模化是发展手造产业的关键。记者采访中获悉,青岛市将手造作为塑造文化产业新优势的主攻方向之一,进一步明确“摸清资源底数、突出产业方向、创建文化名品”的基本思路,深入挖掘手造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让手造更好赋能城市发展。梳理资源底数,分门别类设立手造项目库,设计推出“青岛手造街”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着力培育壮大手造产业。建立麦草画等市级以上非遗名录207个、即墨花边等老字号企业名录22个,评选胶州黑陶等青岛名品录10个、泊里红席等手造乡土名村10个,推荐青岛贝雕等14家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

目前,重点培育的八大手造产业已初具规模,涉及草编、刺绣、发制品等多个门类,总产值达上百亿元,手造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文化产业的作用更加明显。下一步,将推动手造产业与其他实体经济有机融合,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建设总投资60亿元的新河草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认定一批“山东手造”重点企业和园区。

顶流配置:“真金白银”每年至少百万元培育手造产业

记者看到扶持手造产业发展“15条”亮点纷呈,包括建立完善手造项目库,探索建立“山东手造·青岛有礼”项目库和产品名录,并实施动态管理。提升手造产品标准化水平,推动符合申报条件的手造产品入选“好品山东”,纳入“好品山东”品牌体系。培育手造品牌企业,立足青岛本土资源禀赋,重点打造5—10个手造特色产业。

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统筹各类文化发展资金支持手造发展,每年安排规模不少于1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手造产业发展。支持企业研发手造类产业新项目,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计开展产品研发。推动传统手造项目产业化开发,支持企业对手造类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产业化开发、转化。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手造产品开发,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的国有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开展资源转化并实施手造产品设计和销售。加强手造及非遗展馆建设,对社会力量投资新建,经业务主管部门认定且已向社会开放的有非遗传承体验功能的展示体验设施(含手造类),符合相关要求,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支持手造企业对外出口、交流、展示,鼓励手造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出口特色文化创意手造产品。

顶流布局:发挥青岛优势开展“手造业”破题行动

在手造展示展销平台载体的布局中,提出规划建设“山东手造”(青岛)国际展示中心,打造集研发、展示、设计、体验、销售、宣传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手造中心。打造手造知名特色街区,按照“特色鲜明、业态融合、规模相宜”的原则,鼓励支持各区市打造手造知名特色街区。广泛开展手造进景区、进文明实践中心等活动,每年至少举办一场全市层面的手造展销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有对行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若干措施》还从高屋建瓴的角度,强化手造产业发展基础支撑。比如:开展非遗工坊认定,出台非遗工坊认定标准,分级分批认定区级、市级“非遗工坊”。开展手造特色技能培训,挖掘文化内涵丰富、就业前景好、可复制推广的手造类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探索开发手造特色培训教材和课程。加强手造宣传推介,设计“山东手造· 青岛有礼”特色文化标识,打造手造文化品牌。

手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基因,承载着宝贵的时代精神,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曾提出了“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擦亮“山东手造”品牌。随之,山东围绕手造业展开的一系列破题行动,值得期待。

——【特别关注】——

聚集创意要素 搭建交流平台

以“山东手造·青岛有礼”赋能文创产业新未来,作为推动手造工作的鲜明标识和基本抓手,将深挖“山东手造·青岛有礼”品牌内涵,开展一系列征集遴选、创意设计活动,效果彰显。策划举办青岛市首届手造节,现场设置总长700米的手造艺术展区,手造艺人现场向市民群众展示精湛技艺。开展手造创新设计大赛,征集作品1300余件,举办“云游非遗·影像展”等68项特色活动,助力各类创意人才切磋交流、共同提升,实现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

——【记者观察】——

久久为功 方显顶流本色

相较于以往青岛文创行业的政策创新,看似异军突起的“手造产业”却实则为青岛这座本土文化资源底蕴的挖掘与再转化。同时,从政策顶层设计的端口打通产业规律与发挥市场机制的平台功能,难能可贵。

记者采访中获悉,为发展好手造产业对其它产业的聚合引擎功能,承继丰厚的历史文化基因,青岛市持续以久久为功的姿态,一点一滴推进着手造企业与景区、商超、酒店、非遗工坊、高速服务区、文化产业园区等精准对接,助力企业在多个平台展示展销。此外,打通文旅推出6条手造主题研学线路,深入开展各级“非遗工坊”申报认定工作。组织企业参加山东手造“五进”活动,新河草编非遗工坊被确定为分会场,秦汉文化等4家企业获评优秀参展企业。全国首届编织艺术展吸引了全国500多名编织艺人参展,青岛手造编织的行业引领力正在形成……将手造纳入城市对外宣传整体计划,实现与重大主题宣传有机融合。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适逢天时地人和之势,“山东手造·青岛有礼”文化品牌海外影响力也日益扩大。青岛手造产业发掘时代所需的内生文化新动能,正成为继影视、音乐、出版等青岛优势文化产业板块后的新一趋势顶流。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