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前沿观:青岛“互联网+文化”全国指数排名剑指第9位 “以研促产”撬动制高点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的扩大,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引领着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立足青岛,文化科技的融合创新趋势,正呈现政产学研动能转接的新支点。以新媒体、科技互联网等为主题的园区持续深耕成面,金东数字创意等企业扛鼎起融合大旗,而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正筹划与中车四方、海信集团等成立轨道交通、工业设计等创新设计中心,“研发”类合同总额预计近2.2亿元,。青岛文化科技的产业融合,迸发出点、线、面的融合式迭代。

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曾有句名言,“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

不得不提的是,在铺陈开来的文化科技融合时代剧目中,后疫情的2021年,清华青岛艺科院开启了国内大学艺科领域与政府共建城市实验室之先河,释放国际辐射力的文化+科技创新“强磁场”,试图在艺术青岛与科研“重逢”新生中,合创“以研促产”的城市路径。

科技类园区项目互为支撑势能

纵观当下国内各大城市,新文创的发展正在改变旧有的城市格局,以成都、杭州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正在蓬勃崛起,而科技正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历数我市近年来以科技互联网或新媒体大数据为主题的产业园区,在市南区首当其冲的园区代表中国(青岛)新媒体基地,是我市首个以新媒体为定位的文创园区,以吸引入驻企业近百家。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新媒体、互联网内容创作为带动而产生的营收已过半,且科技驱动比例逐年上升。近日,第六届“创客中国”(青岛赛区)暨第七届“市长杯”·海创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海选赛在基地举办,期待孵化更多的新兴互联网市场主体,推动文创融通加快发展。

与新媒体基地相隔不远,是位于宁夏路上的青岛“智立方”国际文化科技产业园,作为动能转换站和创新综合体,重点面向人工智能、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进行招商。这两大产业园区从地域上呈呼应之势,也成为了近年来不少文创科技类小微企业的首选办公入驻之地。

随着数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年新兴建的科技类文产园区项目拔地而起。位于黑龙江路与青山路交接地段,坐拥李沧区、崂山区、市北区三区枢纽核心,记者探访时发现,以互联网为特色的融源文化与科技产业园区在建中,将打造成为北方地区互联网创新之地,预计明年业态入驻。今年7月在即墨区,以“数字引领 创新驱动”为主题的中国(青岛)数字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青岛)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基地落户,将建设直播电商及数字营销互联网产业发展载体、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智力服务平台,打造山东省最专业的互联网营销矩阵、高标准直播产业示范基地。

由点及面,青岛市区层级的科技类文创园区近年来布局鲜明,铿锵落地。

作为青岛本土文化科技融合企业代表,金东数字创意致力于发展为数字创意产业为核心支撑的文化企业,从2019年打造了北京世园会中国馆沉浸体验项目“惠风和畅”,金东负责人表示,企业竞争力源于以科技手段持续打造文化消费新业态,像沉浸式生态园、夜游等手段,成为了引爆文旅市场新的消费热点。

记者从今年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中获悉,“到2025年,建成20家左右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管理规范、配套完善的市级及以上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50家左右拥有知名品牌、引领行业发展、竞争力强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军企业,文化和科技进一步融合、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文化科技融合成为我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接地气”建立20余个产学研中心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发力点,不仅限于园区大项目的招引力,因青岛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缘优势,“今年以来,我们已跟国内外头部企业紧密联系,在规划的六大板块上,筹划建立20余个研究中心。”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院长赵超掷地有声地说,“我们希望建立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研究中心,这是至关重要的”。

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创新,清华青岛院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校地合作研究机构,今年以来助推研究成果转化,带动青岛地方产业的升级发展。

坐落于西海岸,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占地约185亩,不设围墙,独特的开放式布局,由连廊串起的多栋楼体,极具未来穿越感,俯仰异观犹如一件件艺术品。园区内有14栋单体建筑,分为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区、创新成果展示区、转化区等功能区域,环绕形成了一座独具气派的“艺术殿堂”。

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全国唯一的派出院,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今年首次在公众视野亮相,便以四大主题展览形式获得了各界瞩目,400余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设计作品,精彩呈现了学科建设和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中的前瞻性探索思考,旨在全面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和社会人文素养提升。今年5月,“新文科建设语境下的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主题盛会召开,被业内赞誉为“中国艺术设计学科史上的大事件”。

据赵超介绍,正是按照未来出行创新、未来生活创新、未来时尚创新、未来健康福祉创新、未来学习研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六大板块方向,研究院在短短不足半年时间内,通过设计引导一流企业资源与研究院进行对接合作,建立起以产业创新为主、产业研发为辅的实验室或创新研发中心20余家。

签约“研发”合同总金额近2.2亿

今年以来,研究院发挥学科优势,实现艺术文化交流及传播,为政府、企业提供多样化服务,促进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并带动青岛市新兴产业发展,以达到聚集高端文化创意产业的目的。

“比如,我们正在推进与中车集团的深度合作,联合成立轨道交通国际联合创新设计中心,助推中国轨道交通创新设计引领世界;与海信集团合作,围绕生活方式开展关于城市发展、人居环境、智能家电等全方位的综合研究,探索智慧生活新场景。”

此外,研究院与时尚集团联手打造了跨界创新机构时尚产业研究中心,同时今年新成立的健康医疗产业设计创新研究所、现代美育研究中心、数字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等也各具特色。

“我们的合作方几乎都是中国各行业的头部企业,也是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赵超表示,今年6月,我们还与奥运会赞助方、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领先企业安踏集团成立了运动时尚联合研究中心,并启动了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力争未来五年引领行业发展的重大突破。

从清华院对地域经济的拉动力来看,面对青岛文化科技融合态势,青岛市文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市社科院研究员郑国认为,“后疫情的特殊时期,更应把握好科技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把数字文化产业变为青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吸引国际顶尖项目落户青岛发力

在国际合作领域,研究院筹划携手国际设计联合会建立全球设计教育实验室,赵超表示,围绕疫情后国际形势的最新研判,清华艺科创新院-科特勒咨询集团增长实验室则关注科技创新带来的企业变革,创造企业战略性增长。

“依据青岛市政府、清华大学、新区管委的建院需求,研究院通过引入清华大学优势学科与高端人才,立足青岛搭建学术制高点,帮助当地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创新能力,培育综合领域创新技术人才,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与升级。”

谈起研究院落户的初衷,赵超阐释说,作为与企业紧密合作的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平台,研究院既能对尖端科技开展技术转移,也能在院企合作中实现技术研发及成果孵化,继而使企业在变革观念、技术进步的同时为地区带来经济效益。

尤其是聚焦工坊实验室、研究学部、人才聚集等基础研究平台,可以发挥学科引领与跨界融合优势,以具备社会开放性的产品或方法整合核心技术,构筑研究院艺术与科学科研基石,服务研究及实践。

未来,研究院将发挥清华大学学科与人才优势,发挥青岛市的区位与产业优势,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孵化平台、跨界联动的创新研究平台,发展建设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艺术与科学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及企业孵化基地、高端人才汇聚和培养基地、艺术与文化交流传播基地、新兴产业促进及创业服务基地。

——【记者观察】——

“文化+科技”引擎,

青岛可否引领全球影响力的生活方式变革?

“中国设计领域的登月工程”、“后疫情时代”设计……不同与普通一般的艺术设计展,上百件汇聚全球艺科融合的前沿创新杰作,既展示了中国美学文化内涵,也贯穿于国家发展战略及民生生活为基本导向。此外,持续整合资源组建跨学科项目研究团队,输出创新型产品和服务成果。

然而,在赵超及其团队的更多期待中,“希望清华艺科院能带来全新的、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像德国弗劳恩霍夫实验室、美国MIT Media Lab等,这些都是大学体制下政府与大学共建的研究中心,继而带来技术变革、产业转型,这才是清华青岛研究院的对标和方向。

有业内人士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充分发挥青岛城市沉淀的历史文化与艺术资源,加之汇聚青岛顶级科研院所融合的动能转换优势,是科技推动城市文化IP向高品质转型的有力时机。

当下是各大城市“十四五”文化产业竞速的开局之年更是关键机遇期,对青岛当下探索文创产业的升级路径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业内声音】——

抓关键机遇期:盼政策助力

今年以来,清华院已经策划组织了很多国际化的活动与交流项目,这在国内国际都属于顶尖级的大事件。记者采访中发现,许多院士们来研究院参加活动,看到青岛有着这么好的生态环境和条件,总是会问当地政府有什么样的支持政策?

“其实青岛市若有相关政策,能及时落下来,将有望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院士们纷纷表示。像美国MIT Media Lab等国际顶尖级的研究中心,其实并没有太看重眼下的产出,“这也可能在三五年内看不到实质性盈利,但是将引领关于未来三五年内的某领域整体转型。”

市社科院研究员郑国表示,落实好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可发挥清华院艺科创新融合的高端引领作用,带动相关产业提质增效,为青岛搭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为推动国际文明交流互鉴贡献青岛智慧,进一步激发培育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城市潜质。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 记者 姜姗

——【前沿观】——

青岛“互联网+文化”全国指数排名上升至第9

2021年上半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进程进一步加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动漫游戏、视频直播、数字出版等“互联网+文化”新业态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82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5%,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分析发现,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南京等30个城市积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入选城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指数top30。

其中,青岛位列“第二梯队”,包括8个城市,指数得分区间为32.14至37.46,排名从第五位至第十二位,成都、广州、武汉、厦门、南京均有多项指标占据有利地位,综合竞争力突出。

今年青岛指数排名由第15位升至第9位,创业集聚力表现尤为抢眼,排名从上年第11位升至第5位。分析指出,“青岛深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极利于新业态发展,以及涌现大批优质企业,促进产业良性、健康、有序运行。”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 记者 姜姗

数据来源:新元新经济智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